close

分子矯正醫學療法(營養素療法)   (Jiankang Lin)

 

 

     身心健康的自然法則

 

疾病不是一夜之間出現的,衰老、不正常的生活型態以及不良飲食習慣都是引起疾病的原因。發炎更是各種嚴重慢性退化性疾病的根源,要控制發

 

炎的問題,就必須做好自我健康管理。 


吃藥改善身體不適症狀是一種傳統的觀念,這種觀念現今已開始有些改變。在歐美等先進國家,生病或預防疾病時尋找「另類治療」的方法,已是

 

一種非常流行的時尚。

 

在東方國家,選用「藥草治病」則向來歷久不衰。但不管是「另類治療」或「藥草治病」,都是所謂的「自然療法」。

 
「自然療法」的範圍很廣,很難有一個明確的定義,為了討論方便,就把它鎖定在預防醫學的理念上:也就是使用天然的方法,如飲食和生活的改

 

善、營養的補充,或者透過天然藥草、天然物質的幫忙,以達到疾病預防和治療的目的,這種與生活結合在一起的療法,就稱為「自然療法」。也

 

是『分子矯正醫學療法』之ㄧ。

 

『分子矯正醫學療法』是藉著排除造成身體負擔的毒素、補充所需要的必需營養素、恢復身體自我的修復能力等過程,而達到疾病預防的目的及改

 

善。

 

這裡強調的『分子矯正醫學療法』,是以預防疾病發生為主的健康醫學方法。

 

一般而言,對於很多慢性疾病都能藉由『分子矯正醫學療法』得到有效的治療效果。

 

然而其他急性或嚴重疾病,就必須遵循傳統治療方法來醫治,但若能配合『分子矯正醫學療法』,雙管齊下更能彰顯治療的效果。

 

     營養失衡的世代

 

營養學在現代人心目中都比較耳熟能詳,有很多從事保健事業的人都紛紛去報讀營養學課程,藉此去增強這方面的知識

 

一般我們所認識的營養學大部分隻強調食物中的所含的熱量、如何平衡攝取營養、營養餐單、營養金字塔等。

 

我們統稱這些為食物營養學。

 

但『分子矯正療法』醫學發現現代人所吃的食物無論從土壤、施肥、耕種、防蟲、收割、到保鮮、烹調等都令食物大部分真正的營養流失。

 

50年前所出產的蔬果與今天出產的可能從外表上沒有什麼分別,但當吃進身體後真正被細胞吸收並適當運用的就有天淵之別。

 

   何謂分子矯正醫學?

 

分子矯正醫學簡單來說就是研究"細胞營養"的醫學:就是一些食物被分解後的小分子能夠有效地進入適當的細胞被其運用。

 

這個學說是由兩度獲諾貝爾獎得主 Linus Pauling 創始, Linus Pauling 博士曾分別于1954年,1962年獲頒諾貝爾化學獎,諾貝爾和平獎。

 

它的理論是藉由攝取天然維生素、礦物質、微量元素、胺基酸、酵素及荷爾蒙等有效分子,矯正身體各種細胞的生理需要以達療養之效果。

 

由於強調採用天然維生素,礦物質,微量元素,胺基酸,酵素及荷爾蒙等營養物而不使用化學藥物,也有人稱其為功能醫學。


      此學說著重於細胞中的營養生化調節,繼而促進細胞健康發展。

 

它的理論強調人生病的原因主要是細胞缺乏營養以及彼此失去有效的溝通及協調。

 

所以,分子矯正營養學的治療觀並不會針對疾病不適的症狀,它只以此症狀作為一個導引,幫助去尋找細胞失衡根源,並補充適當細胞營養令細胞

 

重生,當細胞重生後病症便會自動消失。

 

   飲食與健康 

 

歷史緣由:

 

距今二千多年前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曾說過:「使食物成為你的藥,讓藥成為你的食物。」

 

現今提倡「自然療法」的學者更是大聲疾呼「廚房是最好的醫院」、「健康來自農場,而非藥房」,可見『分子矯正療法(營養素療法)』的重點是建

 

立在良好的飲食習慣上。

 

好的飲食習慣能預防得到致命性的疾病,如癌症、心臟病、中風和糖尿病等。

飲食考量概念:

全榖類、新鮮水果和蔬菜、堅果和種子、莢豆類和適量的低脂動物食品等,都被認為是對健康有加分作用的理想食物。

相反地,精製糖、麵粉和加工食物或加工脂肪、咖啡因等都是潛在影響健康的食物。

因此好的食物應該是未經加工、不含農藥、化肥和殺蟲劑等化學物的食品。然而好的食物也必須有均衡且完整性的組合,能提供重要的必須營養

素,如蛋白質、醣類、脂肪、維生素、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等。

營養補充品概念:

若能提供額外維生素、礦物質、必須胺基酸、或其他自然有機化合物,則可舒緩多種症狀和慢性疾病。

例如消化不良,能夠經由提供高於一般正常食品的維生素、礦物質和其他營養素加以克服。

心臟衰竭是因為缺乏把鈣、鎂傳入心肌的能力,增加鈣、鎂的補給可減緩症狀。

另外,許多心臟疾病的高危險群是缺乏有效代謝同半胱胺酸的能力,因此若能多攝取維生素B6、葉酸,可改善同半胱胺酸的代謝問題。

一些藥物如利尿劑、制酸劑、阻酸劑、抗抽搐藥、氣喘藥物、腎上腺皮質酮和一些降膽固醇藥等,會抑制營養素吸收、增加營養素排出和阻斷正常

 

的生化作用,因此補充營養素有助克服這些藥物所引起的副作用。

 

又如維生素C能克制病毒,使組織胺不具活性;尿液中的鎂會抑制引起腎結石的草酸鈣結晶;維生素B12可使亞硫酸鹽分解,這些都是營養補充品

 

能改善病症和提升人體健康的例證。

 

因此補充營養素是一種有效預防疾病,而且危險性非常低的方法。(高安全高效果) 

   對健康造成負擔的食物 

精製食物:

 

科技的進步改變了人類的生活型態和飲食習慣,不斷有新科技產品的發明,使生活型態和飲食習慣漸漸與大自然的規律背道而馳。

 

雖然科技會提升日常生活上的方便,相對地,高科技也對我們賴以生存的大自然環境造成了破壞性的衝擊。

 

舉例來說,在過去千、百萬年的人類演化過程中,醣類的攝取大多來自自然的產物,如水果、牛奶及其他完整食物中的醣類等。

 

可是在最近的半個世紀中,精製糖如蔗糖、果糖、葡萄糖、高果糖、玉米糖漿、以及其他加工糖等,已取代了自然糖類的地位。大量攝取精製糖是心

 

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同時也會降低人體抗病及修復的能力,並且也增加罹患腎結石和骨質疏鬆等症狀的機會。

 

許多現代社會出現的不適症,如疲勞、憂鬱、焦慮、失眠、經前症侯群、頭痛、關節痛和腹部不適等,無不是精製食物的後遺症。

 
精製食物很容易被身體吸收,使人體在很短的時間內得到大量的熱量。然而這種熱量吸收的過程,並不符合人體的生理和生化上的設計。

 

在血糖快速升高的情形下,會促使體內釋出過量的胰島素,若處於長期的刺激,會導致各種調節性荷爾蒙逐漸升高,這就是上述現代不適症候群發生

 

的原因。

 

據統計,在現代社會中,約 70 ~ 80% 的日常食物是經過精製或加工的,加工過程常會使食物如榖類喪失富含營養素的胚芽、維生素、礦物質和纖維。

 

營養不良與失衡是現今富裕社會中普遍的現象,其後果是促成大量的肥胖症、糖尿病、心臟血管疾病患者。因此遠離精製食物可能是解決現代慢性疾

 

病的最佳方法。

 

不適的食物:

 

加工脂肪如人造奶油、氫化植物油等,近年來已成為餐桌上主要的脂肪來源。

 

但加工脂肪酸是一種具有潛在危險性的「反式脂肪酸」。 

 

研究報告指出攝取反式脂肪酸會導致必需胺基酸(人體中有8種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必需胺基酸,是人體中不能合成的,必須通過食物攝取而獲得,

 

所以稱為必需胺基酸)攝取不足,因此加工脂肪不只不能提供人體健康所需,反而會增加罹患心臟性疾病的危險,也是促成心血管疾病的主因。

 

植物油是現代社會中主要的脂肪來源,可是也有它潛在性的危險。

 

植物油是一種不穩定的物質,在有氧的情況下經過高溫加熱,會轉化成有毒的油脂過氧化合物,這是一種有傷害性的自由基,會加速人體的老化,增

 

加罹患心臟疾病和癌症的機率。為了長久性的健康考量,應儘量避免進食經植物油炸過的食物。

 

此外,油類中富含膽固醇,這也是一種不穩定的分子,加熱後會轉變成具高毒性的膽固醇氧化物,而造成嚴重性的動脈傷害。

 

為了防止油脂因氧化而變質,建議使用含不飽和脂肪酸的植物油時應加以密封,避免與空氣接觸,並放置在冰箱中保存。

 

由於蛋黃中含有豐富的膽固醇,因此建議吃水煮蛋或帶殼煮,可降低膽固醇氧化的機會。 


喝咖啡是現今十分流行的時尚,可是咖啡因是人體健康的危險因素,多喝除了上癮外,其所含有的毒性可能會對飲用者造成焦慮、失眠、高血壓、乳

 

房纖維囊腫、不孕、頭痛、骨質疏鬆、心律不整和一些腸胃不適的問題,因此建議少喝為妙。過度飲用酒精會傷害肝臟、腦部和其他器官,同時也會

 

造成高血壓、痛風、牛皮癬和酒糟鼻。

 

雖然,少量飲用有預防心臟病發生的作用,可是酒精本身是一種具潛在危險性的物質,預防心臟病發生的方法很多,絕對不建議以預防心臟病發生做

 

為飲用酒精的藉口。

 

人工添加物:

 

現代食物為求色、香、味俱全,常在食物中加入人工添加物,因為添加物是非自然的東西,身體對這些物質因個人體質不同而有不一樣的反應。據一

 

些研究證明,人工色素可能會引起小孩過敏反應。

 

酒石黃(五號黃色色素)和亞硫酸鹽(防腐劑的一種)已被證明是引起氣喘的因素,人工甘味如阿斯巴甜也會引起倦怠、疲勞等症狀。

 
食品添加物在現代世界中無所不在,更可笑的是,很多藥物都添加了人工色素和甘味,對於這種具潛在性危險因素的東西應採取遠離的態度。

 

也就是說,如有所選擇的話,應堅守向食品人工添加物說「不」的態度。 

    延緩老化及預防疾病 (營養素療法)

 

老化的生物理論:

 

人體老化看來是一種自然的現象,然而促成老化的原因不一而足,其中比較被接納的說法包括細胞分裂次數的上限、染色體終端因細胞分裂次數增加

 

而變短、遺傳因素設定機制、以及外部環境或生活型態和飲食習慣等,都可能是老化的原因。 

 

理論上,老化是人生過程中一種不可逆轉的自然現象,可是科學家找到一個老化的共同現象:在老化的細胞中,抗氧化物的含量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

 

減少,同時也發現長壽動物中的「抗氧化物與代謝速率比」高於短壽的動物,這說明了細胞內「抗氧化物」的含量與老化的程度有密切的關係。

 

細胞中常見的抗氧化物有超氧化物歧化酶、穀胱甘肽過氧化酶、過氧化氫酶等,有去除多餘活性氧的功能,使遺傳物質、去氧核醣核酸(DNA)免除

 

過氧化物的傷害,因而加強 DNA 的修復能力,如此便可延緩細胞老化的過程。 

常見的抗老化食品:

 

最近歐美國家的研究指出,銀杏葉精是一種具優良健康效果的藥物,對常見的人體老化病徵、阿茲海默氏症和癡呆症有治療的效果。

 

據報告銀杏葉精的功能有防止活性氧的傷害、提高血液的流動性、改善血管的脂質代謝機能、防止血小板凝固等。銀杏葉含有獨特成分「銀杏素」,

 

其色素中富含具強抗氧化作用的「類黃酮」,超臨界萃取法的蜂膠「類黃酮」含量更高,能高度發揮抗老化的功效。此外,在深海魚類中富含兩種不

 

飽和脂肪酸,DHA(二十二碳六烯酸)和 EPA(二十碳五烯酸),對腦或神經系統具有特別的藥理作用,現已確認可預防癡呆症。DHA 和 EPA 是不穩

 

定的魚油,容易氧化,建議以攝取新鮮的魚,並與維生素C或E、胡蘿蔔素一起進食,以防止脂肪酸的氧化。維生素B6、B12、葉酸能發生交互作

 

用,保持腦或神經系統的正常機能,對癡呆症及老化的預防有特別重要的功效。

 

硒是體內構成抗氧化酶、穀胱甘肽過氧化酶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同時硒本身也有抗氧化作用,因此適度攝取硒可預防老化或老年疾病。硒多含於小

 

麥胚芽和海產食物中。納豆是日本人喜愛的發酵大豆,納豆激酶是經由納豆菌發酵出來的酵素,有溶解血栓的功能,同時大豆中也含有抗氧化的「異

 

黃酮」,因此是一種能預防老化和血栓塞的優良食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腦啟航niconic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